top of page
「以學習者為中心」的總體思維,
讓學校在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下,以挑戰迎接未來,以目標看見未來。
 
中正高中希望用格局與質感,陪伴同學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!
讓中正高中,成為同學送給自己生命未來的一份禮物!
This is the toy

 

  「哲學家皇帝」,是源於希臘哲學家柏拉圖(Plato BC 427-347)所著的理想國一書。他認為,一個哲學家必 須具備有超人的智慧與健全的體魄,並且是國家的統治者。同理,在一個學校裡面,如果有一個老師具備有教人的 (teaching)智慧與健全的體魄,並且能善導學生,我們可以叫他「哲學家老師」。而在一個班級裡面,如果一個學 生具備有學習的(learning)智慧與健全的體魄,並且能夠學以致用,就可以叫他「哲學家學生」。

  假如,學校裡面出現了一位哲學家老師,這會是大家的福氣。因為,他不只有一般老師的特質,也兼有哲學家 的特質,他會影響到學校裡的每一個人。

  一個哲學家老師,他所擁有的教人的智慧,近可教自己、親人,遠可教學生、同儕。他雖不刻意的要教你,但 是只要上過他的課,或跟他聊過,你會很樂意跟他學習--不管是專業科目,或是為人做事、天南地北。就這點, 他驗證了古書上的道理:「禮聞來學,不聞往教」。接近他就會發現,他有一般老師所缺少,而他卻能不斷精進的 特點。這些特點包括 一.努力讀書、二.節制慾望、三.善導學生。

哲學家老師和哲學家學生   

 -----中正高中 簡菲莉校長  

  做為一個哲學家老師,他可以一天讀上八小時書。他可能是歷史老師,卻很努力的研讀邏輯與集合。他可能是 生物老師,卻可以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赤砢山的地質研究報告。他可能是英文老師,正在辦公室讀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。他也可能是數學老師,手上捧著英雄與英雄崇拜原文本。他可能是公民與社會老師,告訴大家藍燈出版社的詩與神話這本書很不錯。

 

  學生時代,聽人說某位老師,一天可以讀八小時書,認為很不可思議。後來,參加聯考時,常常一天可以讀上 十六小時的書,才知道讀八小時不難,難在讀書的心和持久不變的心。他不會為什麼目的而讀書,他就是喜歡讀 書,他很自然地讀書。現在,輪我當老師,才知道他當年講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:「如果我不讀書的話,拿什麼教 人家?」。或許,教人的智慧是來自於勤學吧!另外,我也了解,他之所以做得到,是因為他能「節制慾望」。

 

  常人都有許多慾望。但是,一個哲學家老師會把慾望降到最低。他不會為了賺錢而說服家長,叫學生來補習; 他對金錢沒有慾望。他不會為了想當主管而進讒言;他對名位沒有慾望。他不會因為媒體的宣染,就好奇地去看偷 拍光碟;他節制的能力遠超越所謂的好奇心。因為他節制,所以不會為了中獎而去買彩券;他了解「積而能散,安 安而能遷」的道理,他知道「得非得,失非失」。因為他節制,所以不會在學生面前、同事背後批評別的老師;他 了解「是不是,非不非」的道理。

 

  節制慾望最大的困難在於是否能夠持之以恆、有始有終。有人每天讀上八小時書,從不間斷;有人每天勤練毛 筆,數年一日;有人每天晨跑,風雨無阻。這些動態或靜態的習慣,除了練就強健的體魄,還可以發抒他的志氣。 名利的誘惑比不上他克服惰性,完成了風雨中二十圈晨跑後的自我肯定。來自於各種良好習慣的自我肯定,讓他無 形中產生了力量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就產生了堅毅不拔的信念。所以,傳媒所推波的紅塵是非,永遠到不了他 的書桌前。歌德說得好:「任何重要的目的,只有兩條路可達:純力量與堅忍」,這是對節制慾望的人說的。慾望就像是無底洞般,一但墮入,就會被它牢牢的吸住,無法自拔。酒色如此,名利又何嘗不是?唯有養成良好的生活 習慣,填滿空洞的心靈,才足以抵抗外來的誘惑。心理學有這麼一說:「生活如果得到滿足,則慾望自然節制」 (Life satisfactions imply desires controlled.)。大乘佛教的六波羅密也強調「持戒」的重要。可以看出,哲學家老師 從每天的八小時讀書中,得到了心靈的滿足,自然可以節制慾望。

 

  哲學家老師讀這麼多書,如果自己獨享,未免太可惜了。雖然,他所讀的書,跟一般人所讀的沒什麼不同,但 是,他不會讀死書。除了在讀書的時候,充實自己、幫助自己節制慾望之外,讀完書後可以活用,幫助別人,解答 別人的困惑。也就是說他已經準備好教人(teaching)了。不一樣的人雖然遭遇相同的問題,但是他給他們的解答, 可能不一樣;他會根據當事人的特質,給予不同的解決方法;他讀活書,解活題。不一樣的人即使遭遇不同的問 題,但是他給他們的解答,可能完全一樣;他看到不同問題的共通性,給予追本溯源的解決辦法。異同之間,取捨 之道,流露出他的智慧。所以,他不只是老師,他是「老師中的老師」,也是「老師的老師」。不過,幫助同儕解決問題,只是他的學能;教學生才是他的本職。 一個哲學家老師會善用導引的時機和導引的方式去教學生,這就叫做善導學生。他會在平時的時候,自然培養與同學之間的默契,經營出師生間一片天,進而為師,退而為友;而不是面臨危機時,才拿出教師的威權,想要解決問 題,卻適得其反。另外,一個哲學家老師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;他特別注意、特別關心特殊個案;他知道每一個案 例背後,都有個不為外人道的故事。他真正感覺到:「如果我是這位等待援手的學生,我會希望老師怎麼幫我?如果 我是這位學生的家長,我會期待老師怎麼幫孩子?」他心想:「這些都還算幸運,還有父母牽掛。那些父母早已不在 身邊,沒人關心的孩子怎麼辦?天啊!」因此,教導這些孩子,自然成為他的責任。

 

  他或許是一位國文老師,當他教到禮記曲禮:「傲不可長、欲不可縱、志不可滿、樂不可極」的時候,他會不厭其煩地演繹這四句話,以便讓學生了解,這四句話在我們一生當中,是多麼重要;在現實的生活裡的,這四句話扮演 著什麼樣的角色,和怎樣試著去做到它們。他不會說:「這四句話很重要、常常考、背起來!」

 

  他可能是一位數學老師,當他教到二次曲線時,或許會嘗試告訴同學:「在我們之間,有些人各方面都很完美, 簡直就是一個『圓』;有些人沒那麼完美,就像一個『橢圓』;有些人稍有瑕疵,就像『拋物線』,無法圓滿;有些 人比較難堪,就像『雙曲線』一樣,被分成兩個部分,身與心之間沒有交集;有些人更慘,退化成兩條直線,一直徘 徊在相交的路口。但是要知道,不管是圓也好,橢圓、拋物線、雙曲線也行,就算是退化的兩直線,它們都是自然界 中最優美的曲線。它們都一樣是二次曲線,都是圓錐曲線,所不同的只是『離心率』的大小而已。我要說的是:人與 人之間,也是如此。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很完美,只要你絕不放棄,好好努力,有一天你的『離心率』達到 1 的時 候,你也會是個完美的圓。但是,就算沒有成功,你還是可以驕傲地說:『我已經盡力了』。」

 

  他可能是一位化學老師,當他教到「動態平衡」時,或許會嘗試告訴同學:「自然界的道理,跟人與人之間的道 理,有許多是相通的。就像『平衡』的道理一樣,表面上看似一切都靜止不動了,但在微觀的世界裡,左右兩邊的反 應卻不斷地在進行著,只不過反應速率和生成速率相同罷了。人世間的道理,又何嘗不是如此。一個人如果要尋找心 靈的平靜,不一定要關在象牙塔,與外界隔絕;走進人群,一樣可以達到平衡的目的。所以說,『風吹草動』是風 動?草動?還是?」

  如果他是一位歷史老師,明知道歷史上多是成王敗寇、權謀利用;但當他教到「楚漢相爭」時,卻可能用另外一 種角度跟同學說:「韓信取得齊地後,自恃功高,請求漢王封他為『假齊王』。劉邦明知韓信借機爭權,卻順水推舟封他為齊王。或許劉邦之所以贏得天下,建立大漢帝國,就是因為他有『包容心』吧。因為他有包容心,才能知人善任,也才有開國良相蕭何、張良幫他運籌帷幄中,也才有軍事奇才韓信幫他決勝千里外。如果,想要成大功、立大業的同學,從今天起,不可以再為一點芝麻小事,跟同學計較;也不要為了一分兩分,跟老師爭得面紅耳赤。否則的 話,你會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做。」

 

  「教師按照一己形象創造學生」。哲學家老師在無形當中影響了學生,也就自然地導引學生、創造學生;有可 能,一個哲學家學生因此而產生了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在哲學家學生身上可以發現四個特點: 一.尊重、二.深思、 三.力行、四.愛心。

一個哲學家學生,他的成績表現不一定很好,但是他懂得尊重別人和尊重規定。因為他尊重別人,所以上課時, 會專心聽老師講課,不會跟旁邊的人聊天。因為他尊重規定,所以他會把老師規定的作業,認真地完成,而不是抄襲 別人或敷衍了事。用這樣一個懂得尊重的心來求學,他的功課也不會差到哪。因為他懂得尊重別人和尊重規定,所以 看到電梯口貼有這樣的告示:「除公務需求和行動不便外,學生禁乘電梯」,他就絕不搭電梯。他尊重老師上課的辛 苦,讓位給老師,他尊重有些同學行動不便,讓位給同學;因為他尊重規定,他就絕不搭電梯。

 

  「深思」是一個哲學家學生的特點當中,最容易讓人感受到的。他常常對問題有不一樣的看法,因為他思考得比 較廣、比較深。他可能讀到原子物理有一段陳述:「當軌域中的電子,受外界能量激發,會跳到高能狀態;而從高能 狀態,再回復到穩定狀態時,會以光的型態,釋出能量。」他會深思: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--慣性定律,其實就是 物體為了要維持穩定狀態,所呈現出的方式。只不過受激的電子用遷移、釋能的方式維持穩定性,而運動或靜止的物 體,用定速來維持它的穩定性。」他會想:「『穩定性』的定義就是『維持低限能的特性』。而物體的慣性,只是為 了要保有或呈現出物理的基本特性『穩定性』;要改變物體的等速運動狀態,必須給予能量,否則物體會維持當時狀 態、當時的總能量,即低限能。因此『穩定性』是比慣性更基本、更原始的特性。」用穩定性觀點,他不但可以解釋 原子物理、慣性,還可以解釋化學反應、宇宙爆炸論(Big Bang);動物的行為、社會的發展乃至於人世之間的道理。

  「深思」有別於鑽牛角尖,也不是吹毛求疵或雞蛋裡挑骨頭。它雖有一定的依據,但卻常常陷入迷思的陷阱。他 可能正在深思集合的基本性質,他或許做這樣的思考:「所謂『空集合』就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一個集合,用符號表 示就是{}或是Φ。」接下來是他的推論: 

 

  (1) ∵空集合{}不含任何元素, ∴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的集合,也不含任何元素,

    即 {{}}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,

    即 {{}}或{Φ}也是空集合。

  (2)既然 {Φ}或{}都是空集合

    ∴ {Φ}等於{}, 即 {Φ}={}

  (3)但是,明明 {Φ} 是含了一個元素Φ的集合, 所以{Φ}不是空集合,與(1)發生矛盾。

 或 (3’) ∵ {Φ}={}∴ N({Φ})=N({})

 但 N({Φ})=1, N({})=0 所以 1=0 ,矛盾! 

 

  其實,這是很簡單的詭論(paradox)。之所以會發生詭論,原因是對於空集合的定義不是很清楚。不過,這也表示思 考的過程,還是要紮實的數學基礎做後盾,才不致錯得太離譜。

  「力行」是一個哲學家學生,能夠存在的重要因素。一個哲學家學生的讀書計劃,不必非常嚴謹;但是,一旦訂出 計畫,就一定要加以實踐;否則,會不斷地在新計畫和猶豫中徘徊,日久就產生了身心問題。一個哲學家學生不但會 實踐自訂的計畫,還會努力實踐書中的道理。他可能讀到禮記儒行: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,有夙夜強學以待問,懷忠信以待舉,力行以待取;其自立有如此者。」之後,常常用這幾句話勉勵自己,努力學習。當老師教到「傲不可 長、欲不可縱、志不可滿、樂不可極」的時候,就會把這幾句話,當座右銘,時時警惕自己。唸一唸詩經小雅蓼莪篇:「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;撫我、卹我;長我、育我;顧我、負我;出入復我。欲報之德,昊天罔極。」就會感覺到父母親的辛苦和偉大,進而產生孝順父母的心才對。因為他能努力學習,時間久了,就產生了不一樣的氣質;雖然 說不上來,但是就是讓人家感覺,他好像與眾不同;有學問、有氣質、虛懷若谷,令人敬佩。除此之外,在生活上的 力行,他會用某一種運動習慣來實踐,例如晨跑、桌球、游泳、籃球等,都是很好的運動,都可以鍛鍊出強健的體魄。

  哲學家學生和哲學家老師一樣,都不讀死書。當他從尊重他人、尊重規定的環境中出發,在各種知識的深思、摸 索中成長,不斷地身體力行,漸漸茁壯。經過不少人海沉浮,物換星移,繞了一大圈,又回到原點。他心想:「如果 有一種力量,能讓一個人默默地、無怨無悔地付出,不求回報?」就像是非洲之父史懷哲(Albert Schweitzer,西元1875 ~ 1965)。他曾說:「除非你能夠擁抱並接納所有的生物,而不只是將愛心局限於人類而已,不然你不算真正擁 有憐憫之心。」.有一天,他會發現,「原來我一直在尋找的,不是支配自然界的原理原則,而是『愛』!」原來「那 就是父母親對子女的愛!」「那也是兩人真情的相愛」,或是「人世間一切的愛」。從此,他真正找到了自我。所 以,他開始關心周圍的人,對人有愛心。他樂意幫助別人。在公車上,不管他有多累,總是會勇敢的站起來,讓位給 老弱婦孺,實現社會正義。有一天,他會當別人的父母,他也會用父母親給他的愛,去養育孩子。當輪到他當老師 時,他也會拿老師當年的話,對學生說:「要知道,不管是圓也好,橢圓、拋物線、雙曲線也行,就算是退化的兩直 線,它們都是自然界中最優美的曲線。人與人之間,也是如此。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很完美,只要你絕不放棄,好好 努力,就算沒有成功,你還是可以驕傲地說:『我已經盡力了』。」

做為一個薪火相傳、青出於藍的哲學家學生,他可以加上一句話:「其實,『線段』也沒麼不好,只要問心無愧 就可以了。」 

  • Facebook Classic
bottom of page